Mozilla/5.0(compatible;Baiduspider/2.0; http://www.baidu.com/search/spider.html) 宝贵“嘉兴秀洲晚上能玩的小巷子”两眼汪汪

嘉兴秀洲晚上能玩的小巷子

2024-05-10 23:28:55 | 来源:需木园馆新闻网
小字号

嘉兴秀洲晚上能玩的小巷子

一、小巷子简介

一、小巷子简介

嘉兴秀洲区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小巷子。这些小巷子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而且也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在这里、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,同时也可以享受到独特的夜生活体验。

二、小巷子美食

二、小巷子美食

小巷子里有许多特色小吃、如烧烤、麻辣烫、臭豆腐等,口感鲜美,这些都是当地的传统美食,价格实惠。此外、让人回味无穷,如绿豆汤、桂花糕等,还有各种甜品和小吃。在这里、满足你的味蕾,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当地美食。

三、小巷子娱乐

三、小巷子娱乐

除了美食,小巷子还有许多娱乐活动。你可以去巷子里的棋牌室打牌、下棋,或者去KTV唱歌,放松身心。此外、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、喝酒聊天,巷子里的电影院、酒吧、咖啡馆等也是不错的选择,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。

四、小巷子夜景

小巷子的夜景也是非常美丽的。华灯初上时。巷子里的灯光昏暗而温馨,让人感到一种别样的浪漫氛围。沿途的建筑和小桥流水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。在这里、你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夜景,感受江南水乡的魅力。

结合上面内容、嘉兴秀洲的小巷子是一个晚上可以玩乐的好去处,总的来说。这里有美味的小吃、丰富的娱乐活动和美丽的夜景。可以让你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。如果你想体验江南水乡的魅力。感受一下这里的独特风情,不妨来这里走一走。

嘉兴市区北部曾有一条老街叫鱼行街

在许多老嘉兴的记忆中。嘉兴市区北部曾有一条老街叫鱼行街。这街不算大。北至鉏家桥,南起解放路,宽4米,长180米。在我的印象中、后改为沥青路面,上世纪60年代,此街的路面为碎石砌成。

就是这条地处城外并不起眼的街,早先在嘉兴城也曾出过“环头”(嘉兴话:风头),一本戏《走麦城》、一部电影《火烧红莲寺》,引得众多嘉兴人越过运河,赶到鱼行街的文明戏院来观看……

1

鱼行街。因此名之,顾名思义,在历史上曾经开设众多鱼行。据史料记载,鱼行街的兴起时间较早。

自古以来,也是海水鱼的主要集散地,嘉兴府就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淡水鱼产区。宋代。就是渔民出售鱼货的集市,鱼行街东面的春波桥一带。宋代陈铭曾有《春波渔市》描绘当时鱼市的热闹场景:

濒溪有居廛,两岸舟竞檨。

风含水气腥,晓作渔人市。

鱼羹何处无,无钱买金鲤。

由于仅在春波桥一带临河做鱼货的买卖交易。这条街也就逐渐叫成“鱼行街”,大量收购或批发鱼货,场地实在太小,后来的鱼市就慢慢通过西河街(今解放路东段)向西发展,在鱼行街处开店建房。

2

每年水产品上市季节。满街都是一股子鱼腥味,鱼行街就显得特别热闹。

春节前夕,装载着鲜鱼运到嘉兴鱼行街销售,嘉兴北片廉让乡(今属秀洲区王江泾镇)、双桥乡(今属王江泾镇)、栖真乡(今属秀洲区油车港镇)等地的渔民,划着小船,将自家饲养的草鱼、鲤鱼、花鲢运至鱼行街出售,甚至湖州菱湖、双林及千金、石淙的渔民也用倒梢划水船。

清明过后、多余部分还运至苏州、上海等地销售,鱼行街的鱼货除供应本地市场外,黄鳝上市。

立夏开始、还有乍浦的黄鱼,各鱼行又开始大量收购批发鲫鱼、杂鱼。

中秋节后,吴兴、德清洛舍等地的淡水鱼也运到嘉兴鱼行街销售。黄鱼汛一过,黄蟹又开始在鱼行街与顾客见面。

蟹汛期间,江苏铜罗思古桥、澜溪塘、盛泽、平望、昆山周庄及嘉善西塘、丁栅、俞汇等地也纷纷前来鱼行街销售。

此后,嘉兴城区许家村及郊区栖真、澄溪、南汇、双桥等地渔民开始张虾笼,河虾又摆在了鱼行街的柜台上。

当时鱼行不仅做淡水鱼买卖。也做海水鱼生意。海水鱼主要有黄鱼、鳓鱼、带鱼、马鲛鱼等。咸海货也有来自苏州及长江以北地区,鲜海货来自舟山、上海、乍浦等地。

3

在鱼货交易中、渔民将捕得的大部分鱼货一般都通过鱼行销售。鱼行代客买卖、从中收取佣金。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、以拉牢长久的货源,鱼行向渔民放米放款。渔民收受米款之后、鱼行则由此攫取鱼货专营权,捕得的鱼货就只有向放贷的鱼行投售。

有句老话“隔行如隔山”。老板间的交易数目不是很直白的数字,局外人是听不懂的,在鱼行中,而是用一些行话(暗语、切口),大概是为了保守商业秘密吧。

我曾听鱼行街从事过鱼货交易的老人说起过、鱼行业中数目字的行话一般以每个字露出头的笔画为依据,比如“一(由)、二(中)、三(人)、四(工)、五(大)、六(龙)、七(先)、八(边)、九(弯)、十(了)”。这多少带点神秘色彩的江湖味道,但也反映出旧社会商业和社会的一个真实状态。

因为依傍运河、店多成市,其他各行生意都做得挺好,交通方便,使得鱼行街不仅做鱼货生意,漕船较多。

清代道光咸丰之间,可谓盛矣,“宣公、春波肆廛鳞次,囤积数十万,北板米市,虽僻巷无隙地。”鱼行街上的鉏家桥、为鱼行街增色不少,虽然长度只有8.15米,但十分闹猛。清代《古禾杂识》记道:

{keywords}

小菜行聚鉏家桥、谓之出北行,肩挑者五更时负筐而往。

陆以諴和《鸳鸯湖棹歌》就写到这一盛景:

白苋紫茄盈担中,五更贩客聚城东。

鉏家滩上夜深市,隔岸星星灯火红。

说明当时鱼行街鉏家滩一线是嘉兴城粮食、蔬菜、鲜鱼的重要市场。

4

清咸丰十年(1860)、太平军和清军在嘉兴激战,于是许多商贾均云集于城北塘湾街(今北京路),而鱼行街临近塘湾街,作为原先商贸发达的甪里街“弥望焦原”。

于是、鱼行街又比以前更加兴旺,无不云集于此,南北货、腌腊、药材、水果、米业等商行。

出版于民国二十四年(1935)的导游手册《嘉兴》在嘉兴城区地图,就标注着正在修筑中的自鱼行街柴场湾通往嘉善的公路。

光绪二十八年(1902)。街面又呈兴旺之象,茶馆酒肆应运而兴,鱼行街北邻的光明街设立了嘉兴海关,街两边茶楼、酒店、点心店、糖果杂货店等林立。

清末,颇有几分经营头脑,便谋划建一座戏馆,有位嘉兴人叫李乐山,但缺少文娱场所,他看到鱼行街的生意如此兴盛。

于是、还邀请一些水路京班前来演出,建起了一座“文明戏院”,光绪三十四年(1908)左右,李乐山在鱼行街北端、鉏家桥南侧,既可喝茶又可看戏。

戏院名在当时也较为时尚,拉屎不用手纸、喝水喝生水、大小便随地乱拉、开口说脏话等随处可见,经19世纪末的“戊戌变法”后,逐渐开启民智、倡导文明,因为当时国人对“文明”一词的含义还不甚懂,“文明”一词以后才慢慢变成习惯。

5

文明戏院因市口较好,众多艺人闻讯前来。当时鉏家滩一带停满了戏班船只,晚上登台演出,在戏院舞台练功开打,早晨在香橼浜吊嗓踏步,演员们住在附近旅馆。

民国时。边厢一角;夜戏,边厢二角,正厅四角,文明戏院的票价为“日戏,包厢五角,正厅包厢均二角。”民国十八年(1929)陆志鸿著的《嘉兴新志》载:

鱼行街处于车站与塘湾街之间,清季始设戏馆,市面遂呈勃兴之象。

上世纪20年代。我国著名京剧演员“小三麻子”李吉来曾在文明戏院演唱《走麦城》,风靡一时。

1928年下半年,文明戏院放映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、郑正秋编剧,引起嘉兴全城轰动,张石川导演,主要演员有郑小秋、胡蝶、夏佩珍等的18集电影《火烧红莲寺》,后来还有“红莲寺一把火放出了无数的剑影刀光”之说,许多人争相到鱼行街的文明戏院看这部电影。

1937年11月。鱼行街被烧,日寇侵占嘉兴时,商店尽毁,文明戏院幸免于难。

建国后,鱼行街依旧是热闹的街市。1966年改名为解放北路。1989年,鱼行街拆迁拓宽。1990年,鱼行街更名为秀州北路。

{keywords}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兵变“东莞洪梅镇小巷子”罹难

东莞洪梅镇小巷子

2024-05-10 23:34:55 | 来源:店污体沉新闻网
小字号

东莞洪梅镇小巷子

一、背景介绍

一、背景介绍

东莞洪梅镇小巷子,位于广东省东部,具有独特的风俗文化、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,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。洪梅镇的小巷子是由古老的街道、石板路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店铺组成的,见证了洪梅镇的发展历程。

二、环境特色

二、环境特色

小巷子内环境古朴。小巷子的传统建筑大多保存完好,空气清新,古老的街灯、木板门、砖墙、瓦片屋等都是典型的岭南风格建筑,历史建筑众多。巷子周边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店、小吃店和民间艺人的工作室等,非常适合探索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手艺。

三、人文景观

三、人文景观

小巷子内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人文景观、如古老的祠堂、庙宇、戏台等,这些建筑见证了洪梅镇的历史变迁。此外、小巷子内还有许多手工艺品店,出售各种手工艺品,如木雕、石雕、剪纸等,这些都是洪梅镇的特色文化产物。

四、活动体验

在小巷子内。还可以体验当地的传统手艺,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小吃,如制作木雕、剪纸等,如鱼丸、腊肠、豆腐花等。此外、感受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欢乐,如舞龙舞狮、打鼓等,游客还可以参加当地的民俗活动。

五、总结评价

总的来说,东莞洪梅镇小巷子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。这里的环境优美、建筑独特、文化丰富,是了解和体验岭南文化的好去处。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,同时也可以品尝到美食和体验到传统手艺的乐趣。强烈推荐给喜欢历史文化和传统手艺的朋友们。

全国各地访问团争相打卡!这条不足200米的江南小巷究竟魅力何在?

7月的杭州。骄阳似火,一拨又一拨的市民游客穿梭在浓荫下的小营巷里打卡拍照。

曹琛从巷口转进,没走几步便已汗流浃背。她是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,心里记挂着巷子那头小营公园里新种下的花花草草:“这么热的天,不知道浇水够不够,就怕养护出问题……”

原来,为了迎接家门口的亚运盛会,社区要对小花园、小步道、小设施、小角落等进行“微改造”,充分展现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,精雕细琢、精益求精。

浅浅小巷。拥有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、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、钱学森故居、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等场馆,这条始建于南宋时期、仅两三百米的小巷,而被誉为“江南红巷”,因为孕育了红色火种,悠悠岁月——沐栉百年风雨。

2003年,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和视察杭州市小营巷卫生工作46周年纪念日前夕,赢得万人心”;2011年7月,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”,他又给杭州市小营巷社区党委回信,提出“办实一件事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调研小营巷,勉励社区党委要“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。

牢记嘱托,甘做孺子牛”的红巷精神为引领,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,以“党建红”绘就民生“幸福底色”,小营人以“敢为天下先,赢得万人心”,坚持“办实一件事。

红巷精神照初心

“一个社区要把卫生搞那么好、要坚持,不容易。”2003年12月19日。一个微冷的冬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走进小营巷,并进一步提出了“办实一件事,视察“清洁杭州”工作,赢得万人心”的要求。

当年的现场照片,如今被陈列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里。每次看到照片,陈慧芳总是禁不住心潮澎湃:“我当时是小营巷社区居委会主任。习近平同志喊我‘小陈主任’,非常亲切,并主动提出和我们合影。‘办实一件事。并在后面的岗位上一直努力践行,用真心为群众切切实实解决一些困难,赢得万人心’这句话也成为我人生中努力和坚持的原则,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老百姓真真正正做几件实事,用踏实苦干换取群众的口碑。”

2011年5月,小营巷社区党委给习近平同志写信,汇报7年多来社区建设、社区党建和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筹建情况。不久后社区收到了回信,信中习近平同志叮嘱社区,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,以建设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为契机。

纸短情长。回信是惦念。也是厚望,也是嘱托;是鼓励。

近年来。打造杭州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,建成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,修缮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、钱学森故居,形成红色博物馆群落,迁址提升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,小营巷社区持续盘活红色资源。

小朋友们在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门前打卡拍照。

串珠成链,“小营·红巷”已成为杭州一张闪亮的红色名片。“红巷精神”代表的开拓创新、勇立潮头和爱国为民、鞠躬尽瘁的核心品质,如今也成了推动上城全面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区的强大动力引擎。

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、遵守党的章程,砥砺百年初心,以“潮涌钱塘”为主题的大型立体浮雕墙前,拥护党的纲领,履行党员义务……”在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宽敞的庭院里,面对巨幅党旗重温入党誓词,一批又一批来参观的党员停下脚步。

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。

纪念馆内,“红领巾”宣讲团的小小讲解员们正在流利地讲述小营巷的“红色故事”。“今年上半年,相当于每天有千余人来小营巷打卡,红巷已接待1850批次18.15万人次。”来自杭州市时代小学五年级的讲解员陈聿杰言语中透着自豪。小朋友们自己编写解说词,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,用童言童语讲述“红色记忆”,传承“红色根脉”。

“小营巷虽小,却是我们重温历史,接受革命传统和健康生活教育的好场所。”小营街道党工委书记余照萍介绍说,开展各类学习宣讲活动,成立由历任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组成的“循迹讲师团”和辖区小学组成的“红领巾”宣讲团,让红色精神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组织退休居民成立红色宣讲队,街道倾力打造初心学堂、名师讲堂。

为了当好“红色根脉”的传承者、守护者。近年来,上城区通过一批场馆的改造提升和新建,吸引党员群众就近就便接受教育和洗礼,串联起全区48个红色资源点,并发布了“红色地图”和体验线,打造家门口的“红色矩阵”。

党建联建聚人心

地处城市中心区的小营巷社区,也是一个大部分房龄超三四十年的老旧小区,既是一个居住人口过万的社区。虽然已不在小营巷社区工作多年、但陈慧芳经常回来走走看看,找找红巷里的新变化。

小营巷。

一路青砖黛瓦、刻窗飞檐、20年间,也越来越和谐了,红巷越来越精致,在她看来。

精致与和谐的背后。是社区仅用1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6万平方米的旧改项目,并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未来社区,让2700户居民圆了“旧改梦”,收获10封感谢信。而项目进场前,居民对旧改项目的支持率仅为68%。

小营巷。

把难办的事办好,关键是发挥党组织牵头引领作用,曹琛坦言,整合资源、协同治理。当时,凝聚红色力量,扎实推进旧改建设,市区两级旧改办主动加入“红韵小营”党建联建,社区通过成立“红巷堡垒”旧改临时党支部。同时。建立“红巷议事会”协商议事平台,群众说了算,旧改怎么改。

比如一个小小的垃圾房改造。仅方案就改了三稿。街道社区、施工单位、设计单位、居民代表等通过“红巷议事会”。随时沟通,现场办公。从最早一版的“楼间花园”到增加洗手、烘干等功能、每一次调整都融合了各方的宝贵建议和匠心设计,再到大家都认同的“多功能复合的景观式垃圾房”。

地处小区C位的多功能复合景观式垃圾房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一个社区要搞好。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,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,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。”皮市巷3号,正是浙江第一个地方党组织——中共杭州小组的诞生地。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,成为小营巷坚持以党建统领社区发展的根本遵循。

多年来。为社区治理注入大能量,这里通过党员凝聚“红巷老舅妈”“红巷小组长”等居民力量,变单体作战为协同作战。事实上、形成“上下贯通、执行有力”的新兴“流量”,不仅在小营巷,近年来整个上城区都在着力推动组织的有形覆盖、工作的有效覆盖,不仅把工作向网格、小区、楼宇等最小治理单元不断地深入延伸,更向新领域、新业态、新群体不断地探索拓展。

小营公园。

据上城区委常委、组织部长方飞燕介绍、通过党组织“引流”,上城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职业优势,推动2700余名“小哥”到社区报到,常态长效融入城市基层治理,组建18支450余人的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,充实网格力量,让“管理变量”成为“治理增量”。

“党建工作不是朝墙上看、而是朝群众的脸上看。”正如方飞燕所说、社区党建要做到群众的“心坎上”,在为老百姓办好一件件实事、解决一个个问题中收获真情、赢得民心。

一方面。用“满意指数”来衡量基层满意度、群众满意度,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评价标准,上城用“破难指数”来解决机关干部真下沉真赋能的问题,把能不能为社区解决难题、解决了多少难题作为评价结对单位工作成效的“核心指标”;另一方面。今年以来、全区老旧小区改造、二次供水、加装电梯等118个久拖不决的难题实现了有效破题,让老百姓心里的“盼头”真正成为生活中的“甜头”。

惠从党来暖民心

“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”、这句嘱托,每一位小营的干部群众都始终铭记在心。

上午9点到“红巷·幸福邻里坊”值班,下午邻里坊还有手工活动要参加……这是70岁居民辛翠兰普通的一天,11点给社区里的两位孤寡老人上门送餐。

老年居民参加“红巷·幸福邻里坊”编织活动。

她坚持“打卡”的“红巷·幸福邻里坊”、是上城区小营街道为把居民服务延伸到社区“最后一米”而打造的一个“共富综合体”,位于皮市巷86号。

和辛翠兰一样,小营巷居民郭爱华也是“红巷·幸福邻里坊”的常客:“别看这里面积不大,却装进了邻里食堂、雨露讲堂、童乐园以及‘独居老人安全守护一件事’数字驾驶舱等多个场景,提供点菜送餐、初心学堂、墙门议事、多彩公益等二十余项特色服务,居民不出小区门就能享受‘一老一小’一站式服务,美好体验已触手可及……”谈起这个“共富综合体”,郭爱华如数家珍,今年她还主动请缨加入“红色宣讲队”,“我就想把我们的幸福生活,说给更多人听!”

“小服务”牵动社区“大美好”。事实上、如今在上城已经建成28个“幸福邻里坊”,还在多个领域推动基层首创经验的快速落地,“红巷·幸福邻里坊”仅仅是上城让“惠从党来”深入民心的一个缩影,不仅破解了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不足、配套服务紧缺等难题。

“独居老人安全守护一件事”数字驾驶舱。

比如。在每个“幸福邻里坊”内打造“共享厅”“百通岗”“议事坊”3项共性服务场景,即以党建统领为核心,上城创新推出“1138X”体系,设置“托育、颐养、健身、康复”等8大个性化服务场景,为给居民提供最迫切、接地气、更便捷的优质服务,涵盖了标识标牌、管理运行等一套支撑系统,发挥社区首创精神,根据自身特点赋能特色服务。

上城还把“人民满意”“四问四权”贯穿于“幸福邻里坊”项目打造的全过程。坚持居民自治聚共识,让社区主人走到“舞台中央”。比如。社区改造方案支持率达97.3%;湖滨“晴雨议事坊”开展4轮民意调查,“改不改、改什么、怎么改”居民说了算,让服务更精准、治理更高效,红梅社区14天走访2608户居民,59项民生需求落地为现实场景。

作为“红巷·幸福邻里坊”社区共富基本单元其中一块内容,红书房也是小营巷红色阵地的延伸。

{keywords}

今年。“幸福邻里坊”建设又被列入了上城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,全年计划启动项目83个、建成40个,一个个各具特色的“幸福邻里坊”正在上城加速形成;同时。以“幸福邻里坊”为核心,一个优质公共服务步行10分钟可达的“十分优享”圈层体系,也在日趋完善。

江南红巷,不断筑牢红色根脉,初心依旧——“办实一件事,赢得万人心”的嘱托,高水平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,正激励着这里的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协力,滋养幸福之花开遍百姓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。

【北高峰观察】

此间曾著星星火老梅新枝分外香

——翟春阳

真理是朴素的,真理的力量振聋发聩:“办实一件事,赢得万人心。”

党建引领社区治理、让人民群众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,把惠民生的事办实、暖民心的事办细、顺民意的事办好;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打造“共建共治共享”新社区,就是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、高兴不高兴、答应不答应、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,有为、善为,创新、创造。

忆往昔。幸福写在每个小巷人的脸上,“幸福邻里”满上城,中共杭州小组在小营诞生,“红巷”老梅绽新枝,“此间曾著星星火”;看今朝。

红巷精神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,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在基层结出的硕果: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”践行红巷精神,下启“奋进新时代、建设新天堂”之新征程,也必将上承杭州人民百年奋斗之历程。

{keywords}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